输入是输出的前提。大量输入,让输出自然溢出。怎样输入?读书、观察、思考。
读遍好书,有如走访著书的前代高贤,同它们促膝谈心,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流,古人向我们谈出的只有他们最精粹的思想。——笛卡尔
读书是最好理解的输入。把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,占为己有,读好书是条捷径。一位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书籍便好,开卷有益,读着读着就会读到好书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建议尽量要节省时间选择有营养的书,这“营养”主要是针对灵魂成长而言的。一位文字工作者,需要做传播需要用文字表达,那么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、哲学、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作品是必不可少的。好书太多了,有一个简单的检验标准是,这本书是否经过时间的沉淀?比如你可以用是否已经流传百年这个标准来选择书籍,“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”当然,我们虽好古,但不能成为古人。当代作家的作品也要读,只需泛读、速读。且只有读了一定量的经典好书,你才能分辨出今人的作品中哪一些值得你花时间。
在喜欢的作家中,最好有几个人或几本书是你想牢牢抓住的。当你内心有摇摆,写作有困惑,前进缺少动力时,就马上回到他们那里去,就像迁徙的鸟儿回到旧巢,就像游子回到故乡。我这两年牢牢抓住了这么几位作家和几本书:西方的我紧紧抓住古罗马人塞涅卡不放,中国先秦的我抓住孔子,中国当代的作家我抓住周国平。把他们的思想分类整理,他们如何看待:命运、得失、事业、希望、失望、死亡等等。他们之间有何不同与相同,他们和我之间有怎样的心灵契合。整理他们的观点时,就像是他们在你眼前,你读着他们的文字,就像是听着他对你的当面教诲。塞涅卡在面对伊壁鸠鲁的时候是这样的,周国平在面对尼采时是这样的。你要模仿他们面对自己的偶像时的样子。读书,不只是在学习,也是在按照某种样子塑造自己。
“我们需要钟情于某个好人,时刻不让他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,这样,我们就如同在他的注视下生活,如同在他的目光下做一切事情。”——伊壁鸠鲁。
观察生活。
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,定是习惯于观察生活的。你的生活是什么样,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并不珍贵。但对你自己来说,一定要足够珍视。“当别人把你当盘菜的时候,你千万别把自己当盘菜;当别人不把你当盘菜的时候,你一定要把自己当盘菜。”即便是名人大咖、商业巨贾、世人皆仰慕的人从我面前经过,我也不应该觉得因为他们的到来,眼前划过的光影便不值得欣赏。不要觉得你的生活琐碎,无可用之处。你的日常完全可以用在任何一篇宏大主题的文字之中。“生活是一支表面破败的圆珠笔,你只要能细心把笔芯取出来,绝不妨碍你用它作诗作画。”类似于这样用“一支笔”描写生活,你还可以用一支笔写失败、写理想、写你的任何快乐与悲伤。“看见它,留下它,你的生活就是你的了。”这些从生活中获取的“看见”,犹如财宝,有心人夜以继日地收藏。周国平老师半夜醒来,会拿着一支笔记下睡梦中的某一句话。如果某一天你能如此看见生活,你便属于生活,也属于文学。这句话,我是对于有志于从事文字与声音工作的那位听友说的,也对我自己说。
思考自己。
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。——苏格拉底
除了阅读他人的作品和体悟生活之外,你还有一件事可做——回到你自身之中。看看你自己,研究你自己。此刻,内在的你在做着什么?你的念头是什么?你的情绪是怎样的?你的身体细微处有什么反应?你要看到嘴唇嘟起的时候,往往不是因为可爱,而是因为遗传自父亲的惯性发呆;你要看到眉目之间没有舒展开,是因为心里也正皱皱巴巴。你可以不去干涉它们,你只是观察自己,你知道你在做什么。你可以理解为“在当下”、“正念”等。如果你能把对自己的观察,像观察生活一般,勇敢地记录下来。那将是一片广袤的星空,那些繁星点点,比生活中的珍宝,更加令人惊喜。
如果在“输入”上能做到这样几点,你的输出将会是一种“溢出”。写作,绝不是钻探取水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淌,是你写给自己的信,是你从心灵的汪洋中汲取的一碗清汤。读书、观察、思考,可以避免让你的心灵干枯。在心灵的枯井中,抽不出甘甜的水源。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。”朱熹在写《观书有感》的时候,体会到的“源头活水”即为此吧!
在创作工具方面:可以使用电子书如“微信读书”等方便随时阅读;可以使用在线文档如“腾讯文档”等方便随时写作;当然,这都不是最重要的。我曾跟一位被称为“外卖诗人”的王计兵老师聊过一次,他的诗文创作是用微信语音对话功能完成的。因为在骑电动车送外卖途中,没有时间打字。为你读一首他在一次送外卖途中用微信语音写下的诗吧。
《赶时间的人》
王计兵
从空气里赶出风
从风里赶出刀子
从骨头里赶出火
从火里赶出水
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
只有一站和下一站
世界是一个地名
王庄村也是
每天我都能遇到
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
用双脚锤击大地
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
2024年4月9日(周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