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?】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晓晓像往常一样坐在幼儿园的教室里,认真地搭着积木。每次积木搭到第三层,她总是停下来,转头望向老师。老师走过来,微笑着夸奖:“晓晓,你真聪明,积木搭得这么高!”晓晓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。然而,老师发现,晓晓从未尝试将积木搭到第四层。她好奇地问:“晓晓,为什么不继续往上搭呢?”晓晓低下头,小声说:“如果搭倒了,老师就不会夸我了。”
老师顿时明白了,晓晓在追求表扬的过程中,失去了自我激励的能力。她蹲下身,温柔地对晓晓说:“你可以自己给自己鼓掌呀,如果搭倒了,也没关系,老师不会批评你的。”晓晓瞪大眼睛,似乎有些惊讶。她犹豫了一下,还是决定尝试一下。几分钟后,教室里传来了晓晓小心翼翼的鼓掌声,伴随着她脸上洋溢的笑容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培养孩子的自律,不应依赖外部的表扬,而应帮助他们找到内在的动力。孩子在自我激励中,才能真正学会自律。父母要少表扬、多鼓励,减少对孩子品性和人格的评价,避免他们为了得到表扬而放弃挑战。孩子只有学会自我激励,才能在面对困难时,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进步。
此外,父母应当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,帮助他们培养自主性。像早餐时,一个孩子的妈妈问:“你是喝牛奶,还是喝豆浆?”而另一个孩子的妈妈却命令道:“把牛奶喝了,不喝不允许出门!”前者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决定,而后者只会让孩子逐渐失去主动性。
培养孩子自律,还需要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。给孩子权利,让他们自己去选择,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,也能让他们明白自律的重要性。孩子在自主性成长中学会自律,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,拥有宽广的格局和无限的可能。
在日常生活中,父母还可以通过设定规矩,培养孩子的自制力。像韩星的爸爸,通过制定作息时间的奖励和惩罚机制,成功地让韩星改掉了赖床的坏习惯,增强了他的自制力。
总之,培养孩子的自律,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,减少外部的评价,更多地鼓励他们自主激励,承担责任。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,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,成就更大的人生格局。